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高考志愿填报详细步骤-高考志愿填报详细步骤2021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熟悉相关政策、规定
考生和家长应准确了解和把握我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相关办法和规定,知晓我省今年的志愿设置、填报时间、投档时间、相应的投档录取规则,理解志愿填报时的常见概念和专有名词。在进行模拟填报志愿前,考生务必认真阅读,了解填报对象、填报方式及注意事项等关键信息。
查询成绩和位次
考生可通过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四川省招生考试指导中心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查询本次适应性演练测试成绩,以及该成绩在历史类或物理类中的位次。
查询到成绩和位次后,考生可把自己的分数转换为往年的等值分数,然后将转换后的分数与历年的历史录取分数进行直接对比。一般情况下,主要用位次法进行转换。即结合高考成绩和分段统计表,将分数转换为当年的位次。
转换步骤主要分两步:第一步,考生把自己的高考分数,对照适应性演练成绩分段统计表,确定自己在全省的排名位次;第二步,查找往年的分段统计表,找到自己排名位次对应的分数,该分数则是自己当年高考成绩在该年对应的等值分数。
其次,根据上一步转换的等值分数,大致划定适合自己分数并愿意选择的院校专业组范围。再在对往年数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确目标院校专业组,形成初步志愿填报方案。
了解招生计划
从2025年起,我省高考志愿填报按“院校专业组”的形式进行。此次,我省适应性演练测试按首选历史类和首选物理类编制招生计划,考生可翻阅《2025年新高考适应性演练测试计划合订本》(简称合订本)查看招生专业组及名额。要注意的是,每所高校的专业组选科要求有明确提示,每个专业组内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但同一专业组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考生需满足该专业组的选科要求方可填报。填报时,考生须严格按照《合订本》上公布的录取批次、院校代号与院校名称,专业组号、再选科目、专业代号与专业名称,结合自身情况填报院校及专业志愿,避免误填。
查看高校招生章程
招生章程是考生了解高校基本信息和招生政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考生志愿填报至关重要。其中,专业录取规则、语种要求、身体条件要求等都是考生及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目前,各院校2025年招生章程尚未公布,考生在填报适应性演练志愿时,应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参阅拟填报院校2024年招生章程,详细了解院校办学类型、录取规则及招生专业特殊要求等。
查看往年数据
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参考高校往年的录取数据仍然具有参考价值。考生可通过“四川智慧招考服务平台(https://gkt.sceeic.cn)”《高考指南》《怎样填报高考志愿专辑》等,查询在川招生高校、专业组、专业近年的录取数据,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信息。
在模拟填报平行志愿时,考生可采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排序方法。
(来源:四川省招生考试指导中心)
高考志愿填报全攻略!手把手教你
高考志愿填报是人生中的关键决策,它如同一个岔路口,决定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从专业到学校,从地域到政策,每一个因素都需要谨慎考量。以下为大家详细解析志愿填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点。
专业选择:兴趣与前景并重
选择专业相当于选择未来二十年的生活方式。然而,很多同学在选择专业时存在误区,比如盲目跟风热门专业、过度依赖家长决定、单纯以分数线“卡位” 。
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位理科女生,在家长坚持下报考了临床医学专业,结果大二上解剖课时晕倒三次,最终只能退学重考。这充分表明,兴趣与特长和专业的匹配度,比专业热度更为重要。大家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性格测试、学科能力评估来辅助专业选择,很多教育平台都有免费版本,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测试并获得科学参考。
对于冷热门专业,也需要辩证看待。当前的热门专业四年后可能人才饱和,现在的冷门专业也许正孕育着新机遇。比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五年前少有人关注,如今在“双碳”战略下成了热门专业。大家可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查看近三年新增专业目录,从中洞察时代发展趋势。
学校层次:依据个人发展侧重选择
当分数够到985高校门槛却选不到好专业,或者能在211高校选王牌专业时,该如何抉择?这需要建立分层决策模型。专业选择关乎战略方向,学校层次则属于战术层面。想走学术路线的同学,优先考虑学校层次;打算直接就业的同学,应侧重专业实力。
对比案例显示,相同分数段,选择西部某985高校的调剂专业,不如选择沿海双非院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去年有同学在西南交通大学(211)交通运输专业与重庆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间犹豫,最终选择后者,现已拿到华为实习offer。这体现出行业认可度有时比学校名气更实在。
有两个实用技巧:一是登录教育部学位中心查询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B+以上专业都值得重点关注;二是关注学校保研率,部分省属重点大学保研率可达15%,为后续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地域因素:匹配自身需求
选择大学,某种程度上也是在选择求学之城、实习之城、安身之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高校的实习机会,可能比中西部985高校还多。以深圳大学为例,虽不是双一流高校,但腾讯、华为等企业每年提供超2000个实习岗位。
但地域选择要注意“三个匹配”:分数与城市梯队匹配(超大城市分数线通常溢价5 – 10分)、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如想学集成电路优先考虑上海、南京、成都)、性格与城市文化匹配(内向型同学慎选快节奏超大城市)。有时选择区域中心城市,能获得更优质教育资源,如武汉、西安的高校集群效应就很显著。
政策解读:把握关键信息
志愿填报本质是场信息战。去年有考生家长直到录取结束才发现,孩子分数完全够中国民航大学的“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该专业在民航系统内就业率长期保持100%。
填报时需重点关注三个政策要点:平行志愿并非平等志愿,要形成“冲 – 稳 – 保”梯度差,建议每个梯度保持8 – 10分的分差;提前批不是“不填白不填”,类、公费师范生等都有严格服务期限制;分数优先原则下,专业排序比学校排序更重要,要把最可能录取的专业放在前面。
今年要特别留意“双一流”学科动态调整,如南京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湘潭大学的数学学科,这些新晋一流学科在就业市场会有明显优势。
职业规划:从长远考虑
志愿填报不是终点,而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建议同学们建立“三维坐标轴”:X轴是行业发展趋势(关注十四五规划重点产业),Y轴是个人能力画像(结合多元智能理论),Z轴是家庭资源支撑(包括人脉、经济等)。
有考研计划的同学,要重点关注学校硕士点建设情况;准备考公的同学,建议优先选择法学、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等专业;打算出国深造的,要留意学校国际认可度。现在很多高校开设的“新工科”“新文科”实验班,往往配有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这是值得关注的绿色通道。
在人生选择的重要关口,没有完美的志愿,只有合适的规划。同学们不妨用SWOT分析法梳理自身优势与外部机遇,用排除法划掉绝对不适合的选项,用五年后的眼光审视当下的选择。记住“热门冷门看长远,冲稳保底讲策略,天地人城四维定”,祝愿每位同学都能填出理想的志愿表,开启不负青春的新征程。
用户评论
这个文章太及时了!现在正是填写志愿报的时间点,希望可以学到一些技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总是弄得人心惶惶的,我需要仔细看看这篇详细介绍。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能看到一些针对不同情况的填报建议,比如分数线不太理想的情况怎么办?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去年刚高考结束的我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对志愿填报真的一头雾水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文章里能提一下专业的选择建议,哪些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好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填志愿的时候会不会被什么坑骗呀?一定要仔细阅读各个学校和专业的详细介绍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朋友去年就选错了志愿,现在后悔得肠子都悔青了,希望我不会犯一样的错误。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考志愿填报确实是一件大事,太认真一点没坏处。期待这篇文章能给我一些指导。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最近很多平台都在分享志愿填报的攻略,哪个靠谱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还没开始考虑这个话题呢,现在看看这篇文章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志愿填报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希望文章能给我一些启发。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多同学说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专业,那这个爱好又怎么和高考科目匹配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去年我的老师说学校会提供一些填报建议,我还忘记了,这篇文章也许可以提醒我!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道志愿填报还有多久开放?最近一定要关注一下相关信息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标题也太详细了吧,我感觉看了这个文章就不用再额外搜寻资料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里面能解释清楚一些专业名称和缩写,不然弄不清什么意思。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同学告诉我2021年高考志愿填报流程不太一样了,要看这篇文章了解一下最新规则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有很多模拟在线测试,可以先试试自己的分数范围再说志愿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文章内容通俗易懂,毕竟我英语不是很好的,需要很浅显的讲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