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花5000元叫机构填高考志愿-花5000元叫机构填高考志愿没签合同,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然而,市面上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机构费用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让人眼花缭乱。近日,新黄河记者走访相关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机构发现,虽然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费用或低至几千或动辄上万元,却依然让家长趋之若鹜。有家长表示,高考结束至填报志愿系统开放这段时间较短,只能“突击”了解院校和专业,寻求更为“专业”的建议就成了首选。
新黄河记者同时检索发现,在现实中也存在不少因选择高考志愿服务机构而懊悔不已的案例。对此,有专家建议,家长要对当前校外的咨询机构保持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不要因为焦虑轻易被忽悠,成为任人收割的“韭菜”。
志愿填报服务机构生意火爆,相关套餐达上万元
对于很多家长和学生而言,填报志愿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全国3000余所高校如何筛选,800多个本科专业如何了解其未来的就业方向,报录规则多,录取分数、人数每年变化,且志愿填报时间较短,让不少家长力不从心。于是,在各类信息和广告的“狂轰滥炸”下,寻求服务机构的帮助成了他们的首选。
6月26日,新黄河记者以考生亲友的身份来到了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家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指导服务的机构,虽然当天成都大雨,但现场依然有不少家长来做咨询。“你们现在来已经算很晚了,本科提前批已经填报完毕,普本志愿也快截止了。”工作人员一边向记者介绍志愿填报情况,一边建议尽快决断。“我们的咨询师名额不多了,我需要给你预约时间,所以你们要早点决定。”
在成都某志愿填报服务机构,有多名家长前来咨询
该家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他们今年已经为300多名考生提供了相应服务。“我们共有三个档次,高级咨询师是6985元,但目前只对四川省内除成都外的其他地市开放,针对成都本市的是特级咨询师,费用是7985元,以及首席咨询师,费用是11985元,但是目前首席咨询师的名额已经满了。”该名工作人员称,首席咨询师的名额早在年前就已经有家长报名预约。
据工作人员讲述,在正式填报之前,他们会根据考生的兴趣、性格进行测试,帮生挑选出最适合的学校和专业,争取不浪费一分。“我们不仅提供志愿填报服务,还会为考生提供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人生规划,未来进入到大学,包括读研究生,我们都会继续提供服务。”该工作人员称,费用是一次性缴纳,后续不再收取任何费用。“我们也会签订协议,如果因为我们的原因导致考生滑档,我们将对此负责。”
学生家长在志愿填报服务机构了解服务详情
新黄河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该家机构的宣传册上有机构教育专家的介绍,其中有“NCDA国际生涯规划师”“学业规划师”“高校教授”“高级高考志愿规划师”等头衔。“我们的专家都是有8年以上填报志愿经验的,且都拥有相应证书。”工作人员称,由于最近报名的学生太多,他们基本从早上六点就开始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
在成都另一家教育机构,新黄河记者了解到,其提供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也有档次划分,其中专科指导费用为9800元,本科指导费用12800元。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又咨询了几家同类机构,价格基本在5000元以上,也有机构提供线上服务,价格相对较低,在4000元左右。
据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无形中增长的压力,让考生和家长不想浪费自己的分数,或许也间接助推了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的火热态势。
市面上的教育填报服务机构指导费用高达万元
火热的市场背后,存在资质虚假、服务敷衍等行业乱象
“明年就是新高考了,孩子也很不容易,无论如何今年得进入大学。”对于吴亮(化名)而言,填报志愿比等候女儿高考成绩公布更让他紧张。女儿晓美(化名)进入高三后,吴亮就开始了解各所大学和有就业前景的专业方向。6月24日,陕西省高考成绩公布,吴亮的女儿晓美以超一本线120多分的成绩让全家人为之喝彩。但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吴亮犯了难,自己选择的专业和看好的学校被女儿否决了,最终,他决定寻求志愿填报机构的帮助。“机构获取信息的渠道比我们多,我们自己报,害怕不保险,花点钱,只要能让孩子报上一个她满意的好学校,这钱也值了。”事实上,有不少家长和吴亮的想法相同。
但也有不少家长和考生因为选择了高考志愿填报机构而懊悔不已。“血泪教训,寒窗苦读20年,结果因为某志愿机构给我乱填专业顺序,导致我被最不想读的专业录取了,大家避雷啊。”来自江苏的2023届考生小兔在社交平台发文控诉,告诫网友避雷某志愿填报服务机构。
还有一位网友称,其朋友刚花了12000元给女儿在某直播间抢到了填志愿指导服务名额,“但现在朋友说她有点后悔,因为感觉像是智商税,自己在网上查查,做做功课就好了。”
来自湖南的2023届考生,在机构报名了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但由于咨询师不熟悉操作系统,没来得及填完30个志愿,填报就截止了,导致该名考生只能参加下一批志愿填报,最终以一本分数的成绩进入了二本院校。
“确实很坑,花了好几千元,沟通了几十分钟,虽然对方帮忙列出了十几所院校,但是专业建议很模糊,很多还是网上现查的。”新黄河记者检索发现,不少网友曾在社交平台上讨论花钱报名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机构的辛酸史。
上述网友的故事并非个例,近日,“张雪峰直播售卖高考志愿填报套餐,3小时进账2亿”的消息冲上热搜,也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这一行业受到关注。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超1400家,今年前5个月,新注册的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同比增加23.5%。据行业报告,近九成高考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达9.5个亿,预计2027年将增至12.2亿。
火热的市场背后,也存在价格虚高、资质虚假、焦虑营销、服务敷衍等行业乱象。近日,教育部发布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需谨慎对待市面上的各类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切勿轻信“高价”指导咨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志愿填报风险。
教育部推出“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
志愿填报服务纷繁复杂,专家建议应未雨绸缪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教育部今年首次推出“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免费向考生开放。该系统基于大数据,为考生提供志愿推荐、专业介绍、就业去向以及前景查询等服务,同时还提供心理测评,邀请国内权威心理专家来进行研发,让考生对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学科倾向等进行评估。另外,通过各种高考志愿填报APP填报志愿也是不少考生的选择。
记者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高考志愿填报”相关词条,出现了多款APP,粗略计算,下载量达百万次。记者选择一款下载量较高的APP,登录后,输入省份、选科和分数,系统按照“冲、稳、保”三个层次分类给出了多所适合填报的学校,除了院校的基本信息还有计划录取的人数,往年最低分数和位次,同时显示被录取的概率,以及该院校可填报的专业等。
高考志愿填报APP也可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指导
面对纷繁复杂的志愿填报选择,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专业的志愿填报服务机构,首先要有合法资质,其次要有专业团队,能结合考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为其提供准确、科学、合理的志愿填报建议。“从整体趋势来看,家长对孩子的志愿填报越来越重视,但或许在高一、高二阶段并没有倾入太多关注,如孩子的兴趣培养、院校专业目标等,很多家长是在高考结束,甚至于出成绩之后才开始考虑这一问题,这势必会带来焦虑情绪。”
着眼未来,熊丙奇认为,改善当下的情况,首先,学校要加强重视生涯教育,关注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其次,家长要对当前校外的咨询机构保持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不要因为焦虑轻易被忽悠,成为任人收割的“韭菜”;最后,监管部门要对相关机构的广告营销和具体服务加以监管,保证该行业的专业性。
记者:孙敏 记者:赵桂凯 编辑:曹梦佳 校对:冬平
花两万块请人做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值不值?小时新闻采访亲历者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见习记者 刘俏言 陈馨懿
高考结束,分数已成定局,唯一能尽人事的,似乎只有志愿填报。分数的价值,孩子的爱好,未来的职业规划……面对大量的信息数据,需要作出快速的权衡,却只有三天的志愿填报时间,这不免让不少家长和学生感到头疼。
这时,如果有一位“咨询师”,能一对一为你解决报考问题,帮你做专业和职业规划,给你分数下的最优解,贴心地帮你整理好报考数据,你愿意为此而买单吗?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已达到1529家,78%的企业成立于近三年,2020年新注册企业558家,同比增长77.1%。今年前5月新注册301家,同比增长90.5%。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机构已然成为一门新产业,在每年的报考季迎来爆发。
报名时间的早晚决定了咨询的价格,以某头部机构的收费标准为例,在高考前半年报名的,收费在5000元左右,越临近报考日价格越贵,如果等到分数出来再选择找报考机构,价格就涨到了1万~3万不等。
如此高昂的价格,买来的服务究竟如何?报考机构究竟掌握什么样的“秘密数据”?号称一对一服务的报考咨询师资质到底如何?曾经求助过报考机构的那些学生对结果满意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了某志愿培训机构的相关人员,以及几名曾经购买过服务的学生。机构人员表示自己有“帮专科学生报本科”的能力,而学生们则表示两万元并不值得,有人甚至在大学毕业时仍对当初的选择后悔不已,在毕业论文里写下了关于志愿填报的研究。
两万元,听从建议报了不喜欢的专业
胖丫 23岁 浙大新闻专业毕业生
在高考分数出来之前,我的目标很明确,去中国传媒大学读新闻。
花两万元帮我报考,是我妈妈做的决定。她不会用电脑,对数据一无所知,但她知道志愿填报是影响今后职业生涯的大事。她不懂,所以就想找懂的人帮我,多少钱都值得。
两万元的志愿填报服务项目里,包含了自主招生的辅导、一对一报考指导,以及各种职业测试和历年录取数据。
在我印象中,高考之前,我没有见过我的咨询老师。她让我妈带话,要我随便写一篇英语作文,他们有内部渠道可以评奖,有助于自主招生的简历加分。
彼时,我正在高考前的最后冲刺阶段,每次摸底考试的成绩起伏都很大。妈妈为了不影响我学习,屏蔽掉了我和外界的信息接触。除了做一个霍兰德职业测试,我对大学、专业、城市的信息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如果想读新闻,传媒大学最合适,就定下了这个目标。
高考之后,我马不停蹄奔赴中国传媒大学的自主招生考场,并且拿到了降分录取的结果。在高考分数还没出来之前,我觉得被录取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我自己不想估分,对方无法给出对应的报考方案,只能根据我三次的模拟考来定一个大概的方向。直到分数出来的第二天,我才第一次见到了我的咨询老师。
她很快根据分数给了我一个方案,首选浙大,其次是南大、厦大和武大,最后选一个吉大保底。沟通时间不到半个小时。
这个时候,我崩溃了!因为我的分数比预期要高,她强烈建议我妈第一志愿报考浙大,但是浙大的传媒学院并不在吉林省招生。我如果报,只能选择社会科学实验班、人文科学实验班和外国语学院,而所有这些包含的专业,我都不喜欢,我就是想学新闻、当记者。
我在咨询师面前大哭,但她只一遍一遍告诉我,想去浙大就不能读新闻,转专业的希望很渺茫,你自己考虑好。
犹豫了很久,我选择放弃读新闻,听妈妈和咨询师的话乖乖选了浙大的社会科学实验班,中国传媒大学的自主招生白考了。当然,前期用来润色简历的钱是不可能退的。两万元,换来了一场并不愉快的见面,我觉得这场交易并不划算。
仔细回忆,把影响未来职业的大事毫无保留地交给陌生人,所基于的恰恰是两万元的信任。因为花了高价,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机构给出的报考方案就是价值两万元的决定。但事实上,我对社会科学实验班里面的经济、管理、法学等方向,既没有兴趣也学不下去。我直到大一下学期转专业到新闻学之后,才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并且愿意努力的方向。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只有自己才知道。
两小时的“最优解”,并不适合我
刘卓 24岁 哈工大深圳校区经济学专业毕业生
我妈是在高考前半年,帮我报了某头部志愿填报服务机构,花了5000块。
我印象很深,当时做了一个霍兰德职业测试,结果说我适合历史方面的职业。我妈直接无视了,因为我当时学的是理科。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该机构租下了宾馆里的房间,在那里提供一对一的咨询辅导。我当时只有两个诉求——这个专业在大学里考不考高数?考不考物理?如果考,那就不考虑了。
这话听起来很幼稚,估计咨询师也是这样觉得的。他告诉我考650分的人,在大学里不会学不了这些课的。根据我的成绩,他推荐我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读电子信息。
虽然我高中读的是理科,但是我本身对物理很排斥。咨询师告诉我,好几个考650分的人,他们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这样很划算。但是他好像没认识到,其实每个人的650分里面的组成结构是不一样的,比如,我的物理成绩,高考时分数就很低。
胳膊拧不过大腿,尤其是父母的意见。最终我还是按照咨询师的意见去读了电子信息,但是对我而言兴趣真的很重要,所以我才大一就读不下去,转了专业,去读了经济学。
我时常回忆那两个小时的一对一服务。为什么咨询师提供的明明应该是信息,却直接给出了一个所谓的“最优解”的结果。根据分数选出“最好”的学校固然重要,但这些真的就适合我吗?
于是在写毕业论文时,我选择了高考志愿填报方面的研究。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每个人的家庭情况,父母所从事的行业,对信息的掌握程度等等,这些微小的细节都会影响最终报考的走向,千人千面,各不相同。
至于历年的录取数据,这些只要稍微用点心就能在网上查到。如果不想自己整合,也可以花200元买一个机构整合的数据,咨询师也是根据这些数据来分析填报志愿的。说白了,这些机构唯一的优势,就是信息的整合。
那这些报考机构,会真的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给出一个最优解吗?
我曾经参加过报考机构的咨询师培训,才知道所谓的“名师指导”,其实就是流水线的培训就可以上岗的普通人。
只要你愿意,经过38个小时的培训,你也可以成为一名报考咨询师:先把几个测试的结果记下来,再看看公司给的院校以及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百度来的信息整合。因为学校太多,在实操的时候往往会记不住,只要现场再搜索了解就行。至于每个学校的专业和就业方向如何,往往只能看学校发布的官方数据信息。更具体的,就完全不了解了。
在这样的流水线培训中,当然能够给出所谓的“最优解”。但事实上,哪有什么最优解呢?我需要的只是更多的关于大学和专业的信息而已。而很多父母因为时间短促,过于依赖这个所谓的“最优解”,机构也乐意给出一个“最优解”。
如果重来一次,高中时少做几道题,多去了解一下大学究竟是什么?专业究竟对未来有何影响?这样,或许就不会在选择时那样迷茫,就不会在信息鸿沟面前那样无能为力,只能相信一个流水线出来的培训老师。
每一个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就要多了解自己,为自己做职业规划,而不是单纯的学习和考试,在高考之前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毕竟,对于我们每个人漫漫长的人生而言,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高考志愿填报机构:帮专科成绩读本科
小时新闻记者致电了温州某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的孙老师。他表示机构一般提供两种服务,一种是一小时400元的线上咨询服务,还有一种是高考出分之后,5980元的一对一志愿填报辅导。
辅导老师的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给高三学生培训的老师;一部分是专门做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有10多个老师。
孙老师称,机构的服务可以确保学生不滑档,帮学生把80~100个志愿都列好。他们会根据学生的需求给出学校的排序和名单,有保底、稳进、和冲刺三种档位,保证99%的学生都有大学可上。
相比于模拟志愿填报软件,孙老师认为人工服务也有一定优势。他举例说,机构有一个学生,他的成绩刚刚二段线10分,按照录取比例来讲,基本上只能读专科。但是学生要求一定要读本科,还要读法律。机构帮他选了一所东北的三本大学,冷门专业。考虑到浙江很少有学生愿意去东北读书,所以被学校录取的可能性很大。他们还提前给学校打电话,了解到学校转专业的概率很大,条件也比较宽松。
最后这个学生如愿被录取,并且在一年之后成功转专业到了法学。
新闻+
考生填报的第一步,是找到自己的理想信念
高考志愿填报机构是否真如自己宣称的一样服务有效,教育从业者对志愿填报有哪些建议?为此,我们继续采访了诸暨市学勉中学副校长吴宝权。
“成绩公布前的这半个多月是黄金时间,完全可以做充分的准备。等到成绩出来后再考虑填报志愿,很可能会受到干扰。”作为副校长,吴宝权常常帮助学生进行志愿填报。
他建议,第一步是找到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和老师、家长以及亲戚朋友沟通了解各专业内容后,大致确定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根据生涯理论,一般而言,可选不超过6个专业(类)。如果目标明确,选一个专业也没关系。
如果家长和孩子意见不统一,建议家长还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第二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可以综合考虑自己的想法,确定几个城市后,就可以查找开设了相关专业的所有院校,按照往年入学分数高低排列。
第三步,就是划分志愿。填报志愿有冲、稳、保的原则,参考排列好的院校及专业列表和估算排名,建议可以填写20个高于估算排名的冲刺志愿,30个略等于估算排名的稳妥志愿,以及20个略低于估算排名的保底志愿。也就是可以按照不同的分数段,准备不同的志愿填报。考虑发挥超常、正常及失常等情况,准备三份,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准备更多。
“考生家长花高价购买的这些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其实靠考生和家长自己也完全能做到。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要等到时间来不及了,再仓促花钱找人指导。也不要有花钱买轻松、安心的想法。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大学所学的专业和自己的未来没有关联,这是很遗憾的。而把如此重要的事完全交给别人决定,也是不合适的。”吴宝权说。
OK,关于花5000元叫机构填高考志愿-花5000元叫机构填高考志愿没签合同和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户评论
这也太贵了吧!5000块钱能请个大神来帮我填志愿么?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人知道这家机构怎么样?靠谱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会不会到时候后悔呢?自己填志愿总觉得有掌控感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父母说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再决定,不能盲目相信别人。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找个专职老师辅导填志愿更划算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签合同我觉得是必不可少的啊!一旦出了问题谁来负责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做法很常见吧,身边朋友也有人找机构填志愿的。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高考竞争这么激烈,很多家长都想办法给孩子多一份保障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最重要的是孩子的自己想法,机构只是提供建议。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建议先多收集资料,了解不同的院校和专业需求再决定!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家长觉得花钱买安心,所以愿意花费这笔费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关键还是要看机构的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万一机构给出的志愿方向不适合孩子怎么办?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5000块钱的资金可以用于更好的学习资源,也许更实用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学生成绩可能没有达到理想,找机构寻求帮助也是一种选择。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学生们能够理性选择,不要一味攀比和盲目跟风!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家长要引导孩子多思考,明确自身目标,而不是完全依赖机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填志愿的方案也应该因材施策。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论是选择自己填还是找机构帮助,最重要的是要为孩子的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考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应该是努力学习的日子!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