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最新缴费标准公布了,个人缴费标准最低按每人每年400元来进行缴纳,同时财政补贴也按照每人每年最低670元来进行补贴,可以说今年的城乡居民医保的缴费,相对于去年还是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上涨,但只不过相对于2023年还是有一定的变化,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变化。
第1个变化,医保个人缴费,涨幅降低
去年2023年,个人医保缴费的水平是按照每人每年380元来进行缴纳,但是今年2024年个人医保缴费的水平,达到了每人每年400元,虽然说相对于去年提高了20元,但是这个20元却是降低了涨幅。因为在过去也就是2023年之前,每一年个人医保缴费涨幅基本上都是在30元,甚至是40元左右。很显然过去的几年涨幅还是比较快的,但是今年仅仅只是增长了20元,所以今年的涨幅,是明显的降低也是一个明显的变化。
第2个变化,纳入村级卫生院,直接结算报销
对于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他们普遍有一个特征,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是农民,而农民看病就医如果再放在当初,必须要去二级甲等医院去看病就医,并且还要住院才能够享受到相应的报销,那么很显然,这是对于绝大多数农民的一种不方便,甚至有些农民,干脆就放弃去医院看病就医,因为本身去医院看病就医虽然说可以享受到部分医疗费用的报销,但毕竟自己支付的成本还是非常高的,所以说就不打算去医院。
很多人,都愿意在自己家门口的村级卫生医疗室,或者说是乡级卫生院来看病,因为一方面这个村级卫生医疗室,或者说乡级卫生院离家近,舟车劳顿时间成本都是比较低的,但是在过去是不能够享受到医保的实时结算,而今年开始部分地区就落实了这项政策,也就是说我们在家门口看病,也能够享受到城乡居民医保所带来的报销待遇,这就对于参保人群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这个变化也是非常的明显。
第3个变化,提高大病医保的激励
过去如果说我们一旦发生大病医保,那么虽然是可以享受到相应的待遇,但是大病往往是属于二次报销,所以很多人是不能够直接享受,或者说享受到大病报销待遇,激励的优势并不是非常的明显,而今后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尤其是连续参保人员和零报销人员,就可以适当的提高大病医保的支付限额,最低标准至少都能够提高1000元以上。最高标准甚至能够达到封顶线的20%,可以说这项改变,也实实在在提高大病医保的待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和负担。
以上这三项变化,都是在过去2023年之前从未有过的,从2024年缴费开始,那么就能够实实在在享受到更多的医保福利。同时对于我们参保个人来说,也都能够有效地积极去推动,他们更愿意去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国家医保局回应“花380元参加居民医保值不值”
来源:【大河健康报】
近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城乡居民医保费用集中征缴工作,参保群众已经享受到了医疗保障服务。
全国基本医保参保情况如何?居民医保缴费标准是否合理?未生病的居民参加基本医保是否“吃亏了”?
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就社会关心的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01、问:有人称,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近年来持续下降。还有人称,部分地区农村出现医保“退保潮”。请问相关说法是否属实?
答:这种说法不准确。我国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参保质量持续提升。
从宏观上看,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保持稳定。相关数据近年来有轻微波动,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参保数据治理。自2022年起,医保部门以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上线为契机,连续两年清理居民医保跨省和省内重复参保数据共5600万。这是居民医保参保数据出现波动的最主要原因。
二是参保结构优化。由于大学生毕业就业等新增就业因素,部分原来参加居民医保的群众转为参加职工医保,2020年至2023年,每年都有500万至800万参保人由参加居民医保转为参加职工医保,造成了居民医保人数和职工医保人数此消彼长。
从微观上看,国家医保局近期派出专人,赴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甘肃等8个省份中工作基础相对较弱的8个村开展参保工作蹲点调研。调研显示,这8个村中,有5个村2023年参加居民医保人数比2022年增加,有3个村参保人数略有减少,8个村整体参保人数比2022年净增长151人。以网传“多人退保”的湖北省麻城市某村为例,实地调研发现,2023年该村97.4%的居民均参加医保,实际新增参保30人,因特殊原因未参保的仅是个例。许多村民表示,幸好有了医保,切实解决了他们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
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持续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的下降,未来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可能也会平稳中略有下降,甚至总参保人数也有可能缩小。
02、问:2023年我国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为380元。有人认为费用标准偏高,涨速偏快。该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答:有舆论认为,与2003年“新农合”建立时10元/人的缴费标准相比,目前380元/人的居民医保费用缴费标准增长太快。但是,我们不应单纯看缴费标准的增幅,而应该看这增长的370元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什么。事实上,医保筹资标准上涨的背后,是医保服务水平更大幅度的提高。
一是对群众的保障范围显著拓展。2003年“新农合”建立初期,能报销的药品只有300余种,治疗癌症、罕见病等的用药几乎不能报销,罹患大病的患者治疗手段非常有限。
目前,我国医保药品目录内包含药品已达3088种,覆盖了公立医疗机构用药金额90%以上的品种,其中包含74种肿瘤靶向药、80余种罕见病用药。特别是许多新药好药在国内上市后不久就可以按规定纳入医保目录。
以治疗白血病的药品“伊马替尼”为例,该药品刚在国内上市时患者服药的年自付费用近30万元,许多患者和家庭不得不“望药兴叹”,在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脆弱的生命之间艰难取舍;2018年国家医保局组建以来,该药品集采并经医保报销后,患者每年服药的自付费用降低至6000元左右,不断完善的医保制度让无数患者和家庭重燃生命希望。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二是各类现代医学检查诊疗技术更加可及。20年来,在医保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医疗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重大疾病诊疗能力比肩国际先进水平,一些领域领先世界。
患者享受到的医学检查、诊疗手段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大幅迈进,彩超、CT、核磁共振等高新设备迅速普及,无痛手术、微创手术等过去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诊疗技术日益普及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广大参保患者享受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是群众的就医报销比例显著提高。2003年,“新农合”制度建立之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普遍在30%至40%左右,群众自付比例较高,就医负担重。
目前,我国居民医保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维持在70%左右,群众的就医负担明显减轻,而这必然带来医保筹资标准的提高。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群众医疗需求的提升、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加强医保基金筹集,为群众提供稳定可持续的保障。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
四是对群众的服务能力水平跨越式提升。2003年,“新农合”的参合群众在本县(区)医院就诊才能方便报销,去异地就医报销比例降低较多,且不能直接结算。
目前,居民医保参保群众不仅可以在本县(区)、本市(州)、本省份享受就医报销,还可以在全国近1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享受跨省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服务,为广大在异地生活、旅游、工作的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从无到有,让群众不再为买药钱操心,帮助约1.8亿城乡居民“两病”患者减轻用药负担799亿元;“三重保障制度”仅2023年一年就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超1.8亿人次,帮助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超1800亿元。
20年间,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虽然增加了370元,但医疗保障水平和服务的提升为群众带来的收益却远不是这370元可计量的。事实上,为了支撑医保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国家在对居民个人每年参保缴费标准进行调整的同时,财政对居民参保的补助进行了更大幅度的上调。2003年至2023年,国家财政对居民参保的补助从不低于10元增长到不低于640元。
如果一名居民在2003年至2023年连续参保,其医保总保费至少为8660元;其中财政共补助至少为6020元,占保费总额的约70%;居民个人缴费共计2640元,只占保费总额的约30%。
在不断完善的医保制度的有力支持下,全国居民就医需求快速释放,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据统计,2003年至2022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从20.96亿人次增长至84.2亿人次;全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2005年的72.95岁增长到2020年的77.93岁。与此同时,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却从2003年的55.8%大幅下降至2022年的27.0%。近14亿医保参保人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条件、更大范围的医疗保障、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更为便利的医保服务的背后,是中国医保制度为人民生命健康的保驾护航。
数据来源: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数据来源: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03、问:城乡居民享受的医保报销,都是来自居民个人缴费吗?
答:城乡居民医保的保费为定额按年缴纳,2023年的筹资标准为1020元/人,其中财政补助不低于640元/人,这是筹资的大头;个人缴费标准380元,只是筹资的小头,并且对于低保户等困难人员,财政还会给予全额或部分补助。
居民缴纳的医保费,与财政补助共同组成了我国广大城乡居民共同的基本医保基金池,带来的是对广大群众基本医保保障水平的持续提升。
在此,再补充说明2023年的几个数据:一是全年全国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总额为3497亿元,二是财政全年为居民缴费补助6977.59亿元,三是居民医保基金全年支出10423亿元。
居民医保基金全年支出总额,是居民个人缴费总金额的2.98倍。
04、问:如何看待“缴纳医保后没生病,吃亏了”等言论?
答:疾病的发生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在现代社会,面对突然到来的重大疾病,个人和家庭很难能独自承受高昂的救治费用。
保险的实质,就是汇聚各方力量后,帮助那些不幸患重病的个人和家庭抵御大额医疗支出的风险。
因此,参加医保就是“患病时有保障,无病时利他人”,应该是每个群众面对疾病风险不确定性时的理性选择。
202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诊疗84.2亿人次,平均每个人一年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次。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2.47亿人次,年住院率为17.5%;也就是说,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一年住一次医院。居民生病、生大病的概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低。之前脱贫攻坚期间,40%的贫困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也说明疾病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极大。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居民医保参保人的次均住院费用为8129元,以报销比例70%计算,住一次院医保平均报销5690元;假如居民将2003年至2023年连续参保个人缴纳的保费进行储蓄,按年利率5%计算复利,到2023年本金和利息共3343.1元。也就是说,居民住一次院后医保报销的金额,就远超将连续20年个人总保费进行储蓄的收益。
所以说,“缴纳医保后没生病,吃亏了”这种说法不对,而且从算账上来说也是不划算的。
05、问:有网民称,“年轻人身体好可以不参保,只给老人、孩子参保就行了”。请问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答:这种观点在部分人群中有一定代表性。但如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会发现这其实是“算小账、吃大亏”。
一是我国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实现了早发现、早诊断,尤其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以及生活习惯等原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等出现低龄化趋势,青壮年面临的健康风险不容小觑。
二是青壮年对疾病风险的承受力更加脆弱。青壮年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顶梁柱”,一旦罹患重大疾病,如果没有医保,不仅意味着家庭将承担巨额的治疗费用,还意味着家庭将失去重要经济来源。这双重的打击,不仅在经济上将给家庭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影响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因此,家庭的“顶梁柱”更加需要医疗保障给予重点的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青壮年应该参保。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父母、孩子和家庭提供保障。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继续发挥我国基本医保制度的确定性来应对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缓解群众看病就医的费用负担,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保服务。
来源 国家医保局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一年花380元参加居民医保,没病是不是亏了?官方解答
来源:央视新闻
近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城乡居民医保费用集中征缴工作,参保群众已经享受到了医疗保障服务。
全国基本医保参保情况如何?居民医保缴费标准是否合理?未生病的居民参加基本医保是否“吃亏了”?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这种说法不准确。我国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参保质量持续提升。
从宏观上看,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保持稳定。相关数据近年来有轻微波动,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参保数据治理。自2022年起,医保部门以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上线为契机,连续两年清理居民医保跨省和省内重复参保数据共5600万。这是居民医保参保数据出现波动的最主要原因。
参保结构优化。由于大学生毕业就业等新增就业因素,部分原来参加居民医保的群众转为参加职工医保,造成了居民医保人数和职工医保人数此消彼长。
从微观上看,国家医保局近期派出专人赴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湖北等8个省份中工作基础相对较弱的8个村开展参保工作蹲点调研。
调研显示,这8个村中,有5个村2023年参加居民医保人数比2022年增加,有3个村参保人数略有减少,8个村整体参保人数比2022年净增长151人。以网传“多人退保”的湖北省麻城市某村为例,实地调研发现,2023年该村97.4%的居民均参加医保,实际新增参保30人,因特殊原因未参保的仅是个例。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持续发展,未来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可能也会平稳中略有下降。
我们不应单纯看缴费标准的增幅。事实上,
对群众的保障范围显著拓展
2003年“新农合”建立初期,能报销的药品只有300余种,治疗癌症、罕见病等的用药几乎不能报销,罹患大病的患者治疗手段非常有限。
目前,我国医保药品目录内包含药品已达3088种,覆盖了公立医疗机构用药金额90%以上的品种,其中包含74种肿瘤靶向药、80余种罕见病用药。许多新药、好药在国内上市后不久就可以按规定纳入医保目录。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
各类现代医学检查诊疗技术更加可及
患者享受到的医学检查、诊疗手段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大幅迈进,彩超、CT、核磁共振等高新设备迅速普及,无痛手术、微创手术等过去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诊疗技术日益普及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广大参保患者享受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群众就医报销比例显著提高
2003年,“新农合”制度建立之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普遍在30%~40%左右,群众自付比例较高,就医负担重。
目前,我国居民医保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维持在70%左右,群众的就医负担明显减轻,这必然带来医保筹资标准的提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群众医疗需求的提升、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加强医保基金筹集,为群众提供稳定可持续的保障。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
■对群众的服务能力水平跨越式提升
2003年,“新农合”的参合群众在本县(区)医院就诊才能方便报销,去异地就医报销比例降低较多,且不能直接结算。
目前,居民医保参保群众不仅可以在本县(区)、本市(州)、本省份享受就医报销,还可以在全国近1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享受跨省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服务。
为了支撑医保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国家在对居民个人每年参保缴费标准进行调整的同时,财政对居民参保的补助进行了更大幅度的上调。2003—2023年,国家财政对居民参保的补助从不低于10元增长到不低于640元。
在不断完善的医保制度的有力支持下,全国居民就医需求快速释放,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全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2005年的72.95岁增长到2020年的77.93岁。同时,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却从2003年的55.8%大幅下降至2022年的27.0%。
△数据来源: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数据来源: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城乡居民医保的保费为定额按年缴纳,2023年的筹资标准为1020元/人。其中财政补助不低于640元/人,这是筹资的大头;个人缴费标准380元,只是筹资的小头,并且对于低保户等困难人员,财政还会给予全额或部分补助。
参加医保是“患病时有保障,无病时利他人”,应该是每个群众面对疾病风险不确定性时的理性选择。
202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诊疗84.2亿人次,平均每个人一年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次。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2.47亿人次,年住院率为17.5%,即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一年住一次医院。居民生病、生大病的概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低。之前脱贫攻坚期间,40%的贫困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也说明疾病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极大。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居民医保参保人的次均住院费用为8129元,以报销比例70%计算,住一次院医保平均报销5690元;假如居民将2003年至2023年连续参保个人缴纳的保费进行储蓄,按年利率5%计算复利,到2023年本金和利息共3343.1元。也就是说,居民住一次院后医保报销的金额,就远超将连续20年个人总保费进行储蓄的收益。
因此“缴纳医保后没生病,吃亏了”这种说法不对,从算账上来说也是不划算的。
这种观点在部分人群中有一定代表性,但如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会发现这其实是“算小账、吃大亏”。
我国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实现了早发现、早诊断,而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等出现低龄化趋势,青壮年面临的健康风险不容小觑。
青壮年对疾病风险的承受力更加脆弱。青壮年是家庭的“顶梁柱”,一旦罹患重大疾病,如果没有医保,家庭将承担巨额的治疗费用,还将失去重要经济来源。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监制/李浙 主编/王瑄
用户评论
赶紧去网站看看报名要求和缴费时间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2021年的?感觉时间有点久远了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缴费流程简单易操作,大家都顺利完成!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提醒缴费截止日期的功能啊?太难忘啦。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什么时候能知道2023年度考试成绩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次考卫生资格的人超级多吧!好竞争激烈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去年我当时可是认真准备的,结果就放弃了,真可惜,今年还要试试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问下网上缴费用多少比较合适?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20三年的考试时间公布了吗? 期待早点知道!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考卫生资格证真是太不容易了,加油吧大家!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记得以前要亲自去交费的,网上缴费确实方便多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次要好好准备一下,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是不是报名流程和去年一样啊?有点记不清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考试顺利进行,每个人都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卫生资格证很有用,将来找工作更有竞争力啦。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加油!所有考生都在努力奋斗着。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祝每一位参加考试的小伙伴都取得好成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知道今年考试的科目有哪些变化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次疫情影响减少,大家都能安心备考。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