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今年的医考太难了—今年医师考试难不难,以及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其实,想想也是,国家未必会直接控制通过率,每年有多少人参加,就必须按一定比例,有多少人通过考试。
但是必须要经过层层筛选,符合条件者(技能60分,笔试180/360分)才可以获取医师资格证书。这个筛选条件,却会间接的影响考试通过的人数。自然也就会产生了通过率这一说法。
下面就来和大家说道说道,这些随选条件(影响因素)对通过率有哪些影响?
第一关:资格审核
每年的医师资格报名审核哪叫一个严!
不是医学相关专业不得报考!哪怕是医学技术也不行。
工作年限不够不得报考!执业、助理,年限各有不同。
缺少相关材料不得报考!这里就要的多了,各地要求不同,详见当地报名通知。
第二关:技能考试
只会背书,不会实操,让你看病,只能害命。医师技能考试就是因为有这样的需求才被设置的。
通过数据比例我们可以看到,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在这两年都保持在70%左右(人数相除自然就算出来了),没有大的变动,未来技能通过率预测不会有太大变化!
01
技能考试采用机考形式
2019年以前实践技能考试答题部分采用的是纸笔答题的模式,2019年起各个考区开始实施技能机考模式,例如临床考试采用机考的模式(其中第二考站实施的是扫码抽题的模式),这也为考生的备考增加了难度。
02
技能成绩两年有效
从2020年开始,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原则上在国家实践技能考试基地进行,只要在国家实践技能基地考试的同学,技能通过后,成绩2年有效。这也势必会影响通过率,对于怯场的考生那可是一个福音,也意味着今年未过的考生,来年可以全力备考笔试。
第三关:笔试考试
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医考最难的部分还是属于笔试部分。最近两年,医考年年上热搜,医考太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01
更加偏于临床实践
最近几年只要记住考点答案,就能通过考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有一个比喻很恰当:以前考,这是公牛还是母牛;再后来,这是黄牛还是奶牛;现在却是:已知这是一头奶牛,身上有一个直径3cm的结节,请问咬它的昆虫,口器分泌的是何种消化酶。
02
考试科目增加
在中医医类考试新版大纲中,又增加了四门中医经典科目,每门经典各选30条条文。中医类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又增加了不少。
03
笔试将采用机考
2020年起,全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医继续采用笔试考试外,其他专业综合笔试部分采用机考的形式。其中乡村全科想通过必须有电脑操作练习,这对于偏远贫困地区确实难度不小。
04
考试时间的缩短
综合笔试考试由2019年以前纸笔作答,到2019年纸笔作答加机考,到2020年全面实施机考,考试时间由原来的2.5小时缩短为2小时,考试无纸笔作图和计算。
大多数考生在做题的时候都喜欢在试卷上涂涂写写,有助于理清思路,而上机考试就无法在试卷上做标注,所以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基本功扎实。
05
跨题型不可回看
机考型说明中明确规定“跨题型不可回看”。意思是:某试卷中有A1、A2、A3、A4和B型题,当考生完成其中任一题型的答题,拟进入下一题型,一旦选择进入下一题型答题,前一题型的答题情况将不能回看。每个题型间切换均按此进行,直至完成所有答题。因此,做每一道题要保证一次成功,提升自己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06
考题顺序被打乱
原来纸笔考试,每个单元考试的科目排列是固定的,甚至考题顺序是按章节的顺序来的。机考考题的单元科目分布调整,单个科目不局限在一个单元出现,每道题没有明确的科目划分,题目完全打乱,没有章法。前一个题是方剂功效,后一个就是流脑的传播途径,就是这么的“出神入化”。
「住院率破 20%」刷屏,到底怎么看?
「住院率突破 20% 大关」,最近几天,这个数据在医疗信息流里刷屏了。
根据今年最新公布的《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我国职工医保住院率达到 21.86%,居民医保住院率达到 20.7%;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次达到 30187.3 万,比上年增加 5501.1 万人次,居民年住院率达到 21.4%。
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两张图较为直观地说明了问题——当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次均住院费用稳中有降时,住院人次以「一己之力」拉高了支出总额。
2019~2023 年职工医保次均住院费用和住院人次(单位:元、万人次)(图源:《2023 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9~2023 年居民医保次均住院费用和住院人次(单位:元、万人次)(图源:《2023 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对于医保基金来说,居高不下的住院率或许已经到了需要被「重点关注」的时刻。
床位一年增长 40 多万张,「病房不能有空床」是不成文规定
上述广泛流传的文章中提到这样一组数据:
在 2003 年,中国的住院率仅为 4.7%,其后二十年一路飙升至此,在个别城市或地区,住院率已突破 30%,甚至更高。
但在三甲医院资深管理人员何烁(化名)看来,这个对比可能不够科学:「2003 年还没有启动新农合,没有报销怎么住院?」
不过,何烁同样认为,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低标入院等类似情况确实时有发生。
「问题根本在于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一些城市可能只有 400 万人口,但三级以上医院就有十几家、二十几家,一定会造成对县级医院的虹吸效应。」何烁说,「床位建了,肯定会开发部分医疗需求。」
近年来,医院扩张床位的热潮始终不减。
根据《2023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 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1017.4 万张,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 42.4 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 2022 年 6.92 张增加到 2023 年 7.23 张。
图源:《2023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开多少张床位,就能填满多少张床位。」医院管理者、前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这样说,「住院率不提高那是做不到的。」
多位三甲医院的临床医生提到,「病房不能有空床」是科室一贯以来不成文的规定。
「虽然没有直接规定和绩效挂钩,但一直以来,医疗组的负责人都十分看重这件事。」北京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医生陈瑞(化名)说,「如果有收入院患者不符合手术指征,需要办理出院,无论多晚,都得立刻联系新的患者补上。」
也有医生直言,科室病房的空床率对绩效有一定影响。「不过现在全院一张床了,你有空床其他科一下子就把你占去了。」
当医院学会从 DRG/DIP 里「挣钱」
「比较大的三甲,床位常年是超出的,不会只为了报销或检查收病人。」江浙地区某三甲医院内科医生王明(化名)提到这样一种临床常见操作,「但如果收进来的病人想顺道做其他检查,我们会算算是否在医保报销额度内,不会超支的话,一般都会给他开。」
如今,距离 DRG/DIP 开始试点运营已经过去了 7 年。国家医保局于 2021 年底部署了《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到今年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 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工作。
而对于医院和医生来说,随着 DRG/DIP 的规则被逐渐摸透,「收一个亏一个」的日子不再像几年以前那么常见。
甚至有临床医生直言:「只要不是特别重症的患者,肯定是可以控制在盈利范围内的。」
插图与内容无关(图源:图虫创意)
耳鼻喉科医生陈瑞(化名)以儿童二度扁桃体肥大举例:「不伴有反复咽喉感染的情况下,按照目前指南建议,其实可以不用手术治疗的。但家长手术意愿强,科室就收,开起来也不难,这类手术可以说是耳鼻喉科的主要收入来源。」
另一方面,DRG/DIP 对平均住院日的考核,也催生了分解住院的出现。
「到日子不出院,花费只能医院和科室承担。比如说一个患者有两处血管需要植入支架,但是由于医保支付的原因,可能需要住院两次。」某三级医院一名主任医师刘霆(化名)这样说。
而从患者端来看,门诊报销的不易,也将不少本可以在门诊治疗的疾病「推向」院内。
「比如人流,以前门诊开药做手术就可以了,但是现在门诊医保每个月只有一点点钱,所以现在都安排住院治疗。」江苏某三甲医院医生说,「对患者来说,报销比例也比较好。」
患者愿意住,医院有收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医院和科室开始用「真金白银」鼓励医生收入院患者。
「收一个患者可以拿五十,其实也不多。」广西某二级医院医生这样说:「但我们医生做手术本身也没有手术费提成,所以根本没人愿意做门诊手术。」
医保控费 VS 医院增长,三明 3.0 能否破局?
「现在药、耗都不算收入,医院要收入,就只能玩命收病人。」在主任医师刘霆(化名)看来,尽管并不认同一些同行的过度诊疗行为,「但从科室层面来讲,没有业务量,发不出奖金,都难。」
医院收治患者的核心动力在于「自负盈亏」,而医院对增长的追求、DRG/DIP 本身带来的压力,正直观地影响着临床医生的动作,也直观地推高了住院率的数据。
有报道将住院率的增长描述为一种「非正常上涨」。但在前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看来,这是当前政策导向下的一种必然结果。
「对比门诊均次费用和住院均次费用,通常后者是前者的 20~30 倍甚至 40 倍。那对于医院来说,显然收住院效率更高。」
「医院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希望门诊量越大越好、门-住转化率越高越好,手术越多越好。」段涛说,「在现行的支付政策下,这几个『越来越』这是正常现象,是自然增长的结果。」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 Latitude Health(村夫日记)创始人赵衡同样指出,DRG/DIP 实施后必然推动医院分解住院或转院。
「这就需要医保管控再入院率和再急诊率,以及对不当转院进行审查,一般海外市场的经验就是严格监管之后就下来了。」
赵衡认为,住院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不仅在于医保管理的粗放,也在于医院管理过于粗放。「医保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增加进一步精细化管理的工具,而医院在接受医保监管的时候,也需要在内部进行精细化管理,而不是把压力直接传导给医生。」
但在段涛看来,医院层面的主动管理很难实现:「机制本身就不合理,期待医院会主动空着床位、减少收入、牺牲利益来降低住院率,这不现实。」
插图与内容无关(图源:图虫创意)
无论引起住院率增长的原因是什么,但当这个问题想要被解决、这个数据希望被下降的时候,必然会遇上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医院降低住院率的原动力要从何而来?
「目前的医保基金政策下,最大的问题是医疗机构缺乏自主权。」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原副局长徐毓才认为,这是一个单凭 DRG/DIP无法解决的问题。「政策引导的结果是医院多看病人多挣钱,甚至大医院熟悉了政策后,通过 DRG/DIP 赚钱的技巧和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段涛同样认为,当前医疗政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于,不是为了健康花费,而是为了疾病花费:「对于医院和医生来说,治病治得越多,收入就越多。」
徐毓才提到,一个可能的思路是,将医保基金打包给医疗机构——也就是三明医改 3.0。
2021 年,《三明市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的发布标志着三明医改步入 3.0 阶段。
《方案》提出,以「总额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为原则,完善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政策。具体而言,医保基金按参保人数和人均基数年度打包支付给医院(医联体),结余资金纳入医疗服务收入。
也就是说,住院越少,花费越少,医院结余越多,越能从中受益。
图源:三明市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没有一个政策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徐毓才说「医保基金如果不放到医疗机构让他们自己用,对于住院率的增长,很难管理得住。」
今年 8 月 30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其中提到,将指导其他省份每年选择 2~3 个地区为重点来推广三明经验,5 年内实现全覆盖。
医保控费与医院增长,这对根本上的矛盾贯穿医改始终,能否在三明方案下被解决,还有待时间的考验。(策划:z_popeye|监制:carollero)致谢:感谢 前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 段涛、医疗战略咨询公司 Latitude Health (村夫日记)创始人 赵衡、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原副局长 徐毓才 对本文作出的贡献
全文转自:丁香园
执医考试连续3年“难”上热搜,请问今年能对我们手下留情吗?
2019年执医上热搜榜
2020年执医上热搜榜
考完之后的画风是这样的
今年的学员看到往届学员吐槽的反应是:
“我应该笑还是哭呢”
从2018年开始,每年的执医考试的难度都上了热搜,而且是一年比一年难,
今年执医考试会对考生手下留情吗?
答案是不会的!
从这两年的考试改革来看,执医考试的难度不会下降,只会越来越难;
2021年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推动基层医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推动急需短缺专业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推动考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实践技能考试国家基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后面的代表啥,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哈
虽然考试很难,但再怎么难也不会脱离考纲内容,作为考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掌握好考试内容,理解、记忆、做题强化!
再难的病人,在你们身上都会有治疗方案的!加油!
关于今年的医考太难了—今年医师考试难不难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户评论
感觉整个题目都超难,很多知识点都没怎么学过。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好多专业前几年的分数都被淘汰了,真是让人压力山大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次医考真的让大家备考很久的人心力交瘁,感觉付出跟回报不成正比哎。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今年的考生,感觉考试内容超预期,比平时练习的多不少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很多人都说这个年头医考越来越注重深度理解,不能光靠死记硬背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这次口试环节也很难哎,不仅要专业知识还要考察个人表达能力。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今年考试的难度确实提升了很多,希望明年能稍微调降一下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医务工作人员太辛苦太不容易了,考得越累证明这份职业责任重大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想要考上医学院越来越难了,竞争是真的很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次医考成绩公布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真是漫漫长路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毕竟梦想很重要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那些努力备考的同学们,加油!你们一定可以把梦想变成现实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说的很符合我的感受,今年医考确实有点出乎意料的难。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以后要提前做好学习计划,毕竟将来想要去追求医学相关方向,都要准备面对这样的挑战。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医生的职业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希望这些努力都能得到更好的回报。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家互相鼓励加油啊!考试期间保持放松快乐的心情最重要哦!"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论结果如何,都相信你们都是努力拼搏的人!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