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自考资讯 > 自考问答

考研国家线 考研国家线下降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考研国家线 考研国家线下降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考研国家线 考研国家线下降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下降最多的就是经济学了达到了15分仅323分,创下了2020年以来最低国家线!

分数下降最多的其次是文学(14分)、理学(14分)和工程管理(14分)

工学下降13分,哲学12分,医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艺术学均下降11分。

军事学与去年持平,分数线无变化。

近6年考研国家线对比图:

据相关分析,今年国家线普遍下降可能由多重因素导致,如试题难度增加(尤其数学/英语)、报考人数增速放缓、专硕扩招政策延续等,并非单纯“竞争减弱”。

国家线全面下降,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是重大利好。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国家线的下降并不代表所有院校/专业门槛降低,尤其是34所自划线院校及热门专业(如金融、新传)复试线还未公布,可能仍高于国家线。

考研的同学们一定要理性看待国家线下降,注意关注报考院校发布的复试分数线哦~

你对今年国家线的全面下降怎么看?

考研上岸,稳了吗?

评论区里说说吧!

2025考研国家线首次全面下降,专家:实际录取分数线可能会涨

本文转自【九派新闻】;

2月24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公布考研初试成绩,同日,2025年研考国家线也已发布。

考研国家线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又意味着什么?在这一条投入不小的赛道里,学生有什么可以注意的?

24日,九派新闻咨询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上述问题作出解读。

【1】国家线首次全面下降,专家预测:实际录取分数线会涨

“考研查分”“国家线”等话题于24日霸榜热搜。九派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哲学、理学、工学、医学等不同学科的“国家线”都在2025年迎来了近三年的首次下降。

以A类考生为例,对比2025年分数线与2024年分数线,结果如下表所示。

所有学科A类考生的国家线均呈非上升趋势,分差最大的是经济学,下降了15分,第二为文学、理学以及管理学中的两个一级学科,也下降了14分,其他学科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仅军事学持平。

近两年A类考生考研国家线对比。图/九派新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道,2025年报考研究生的总人数下降了,公布的分数线也呈下降趋势,但他认为,要把公布的分数线和录取的分数线分开来看,“我认为真实的录取分数线相对往年还会提高,可能在不同专业、不同方向上有所差别,但总体还是呈上涨趋势。”

【2】专家:AI时代瞬息万变,避免跟风热门专业

尽管公布的分数线呈下降趋势,在社交媒体上也有“查分查到自己考研全国第一”“学霸情侣双双上岸”等话题被热议,但也有“英语一,我恨你”之类的失利话题。

据教育部统计,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388万,硕士预计录取人数则为一百多万,相比成功,考不上才是大多数人的常态,这也衍生了“二战、三战、四战”的考生。

对于考研学生,储朝晖称,现在外部世界变化很快,特别是AI出现后,说是瞬息万变也不为过,学生要看清自己的优势,重新定位硕士在人生中的作用和价值,不要唯学历论,“要多维度的、从更广的角度来思考,不要仅仅为了提升自己就业竞争力而去考研。”

他强调,尽可能选择一个跟自己的潜力相符合、接近的方向,不要跟风上一些热门专业或者学校,尽可能选择切合自己实际的学校。

记者:李杨

考研国家线公布,大多数专业单科和总分分数线低于去年

2月24日,教育部发布《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分数线)。澎湃新闻对比2024年考研国家分数线发现,2025年大多数专业的单科和总分国家分数线均低于2024年。

2月24日,2025考研初试成绩开始陆续公布,与考研英语有关的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不少网友表示自己考研英语一成绩较低。还有些网友表示,考研二战,英语一成绩从60多分降到了40多分。也有考研英语领域的大V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表示“国家线必须降,尤其英语”。

事实上,考研国家线相较于2024年真的降了。

澎湃新闻注意到,从教育部发布的2025年考研国家分数线来看,大多数专业单科和总分的国家分数线均低于2024年。与高考不同,考研国家分数线对总分、单科(满分=100分,包括英语或其他外语、政治两科)、单科(满分>100分,专业课)分别划线,这意味着大多数专业的考研英语单科线确实降了。

如:哲学门类考研国家线,去年A类考生总分分数线为333分、单科(满分=100分)线为47分、单科(满分>100分)线为71分;而2025年这三条分数线分别为321分、39分、59分,分别比去年低了12分、8分、12分。

类似的,去年文学门类A类考生的上述三条分数线分别为365分、55分、83分;而2025年则分别为351分、47分、71分,分别比去年低了14分、8分、12分。

去年理学门类各学科专业,A类考生的上述三条分数线分别为288分、41分、62 分;2025年分别为274分、34分、51分,分别比去年低了14分、7分、11分。

去年工学门类工学照顾专业,A类考生的上述三条分数线分别为260分、35 分、53 分;2025年分别为251分、33 分、50分,分别比去年低了9分、2分、3分。去年工学门类其他学科专业,A类考生的上述三条分数线分别为273分、37分、56分,2025年分别为260分、34分、51分 ,分别比去年低了13分、3分、5分。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图表来源:教育部官网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图表来源:教育部官网

另外,去年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门类的会计、审计专业,A类考生单科(满分=100分)线——即英语(外语)、政治科目分数线,均在50分以上;而2025年公布的国家分数线中,所有专业门类A类考生单科(满分=100分)线均在50分以下。在已公布国家线的所有学科门类和专业中,A类考生单科(满分=100分)线低于40分的专业数量过半。

B类考生与A类考生国家分数线情况一致,大多数专业单科和总分的国家分数线均低于2024年。

上述A类考生,指报考地处一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招生单位的考生。B类考生指报考地处二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另外,根据教育部信息,各招生单位根据《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在国家分数线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并公布报考本单位的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

“中国研究生招生”中“调剂意向采集系统”将于3月28日开通,已完成一志愿录取的招生单位可发布调剂信息,有调剂意愿的考生可查询、填报意向信息。“调剂服务系统”将于4月8日开通。招生单位在第一志愿合格生源不足时,可组织开展调剂工作。招生单位接受所有考生(含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与普通计划之间调剂的考生等)调剂申请均须通过教育部“调剂服务系统”进行。请有调剂意愿的考生密切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届时登录调剂系统和招生单位网站,查询招生单位调剂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报调剂志愿。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用户评论

长裙绿衣

这回考研压力会不会小的多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想

对我们这些成绩不太理想的来说是个好消息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君临臣

希望今年能顺利过线的宝宝们,加油努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陌繁花丶

感觉考研越来越难了,国家线下降了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闷骚闷出味道了

我明年就考研了,希望这个分数点对我还算友好。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颜

是不是很多专业的国家线都往下降的趋势呀?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然淺笑

看来今年考研竞争依然激烈呢!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坏小子不坏

想考的研究生,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哭着哭着就萌了°

这真是个让人激动却又有些忐忑的好消息!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堕落爱人!

希望自己能凭借实力冲过国家线!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旧是个瘾。

对于那些想要考研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仰望幸福

政策变化挺有意思的,大家都要认真对待。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服从

今年考研准备得更仔细一点吧,争取冲击目标院校。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打个酱油卖个萌

不知道这个变化会带来哪些新的挑战?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鹿叹

国线的调整对考生来说是个值得关注的消息!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何年何念

希望所有考研的学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运不堪浮华

加油奋斗,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生只盼一人

学习还是要持续坚持的,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人心叵测i

国家线下降的确对很多同学来说是个好消息!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